国内第一家采写企业家档案和史记的高品质专业性机构

logo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档案·资讯 > 正文

【重要评论】民营企业应该挺直腰杆活下去!

2023-07-31 10:44 来源: 未知 点击:

民营企业现在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发展形势同时民营企业家们也应该清醒和自豪地认识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今天,尤其是现在和将来的共同富裕都是离不开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所以,民营企业不仅要活下去,而且必须是挺直腰杆活下去

一、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基本方针没有变也不会变,“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没有变也不会变。

文革期间,闭关锁国,民间的“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国营企业一家“独大”,国家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最终的结果是“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对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形成有益补充,极大地壮大和提升了我国经济实力。以后在长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党不断地总结民营企业的功绩和作用,并在历次的大会《决议》中予以确立。

1992年,党的十四大就确定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912-18日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大会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民营企业的地位,民营企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11月8-14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上更是提出了著名的迄今一直在贯彻的“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12年11月8-14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2013年11月12日,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习近平主持民营企业家座谈会)

2018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这是全党和全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全党和全国最高级别的以民营企业家为主题的座谈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对民营企业的功绩和作用做出了无以伦比的总结和评价,并对当下社会上对民营企业的流言蜚语予以驳斥。他说:“今天开这个会,目的是集思广益、坚定信心、齐心协力,保持和增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良好势头。”“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的人发表了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比如,有的人提出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说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使命,要退出历史舞台;有的人提出所谓“新公私合营论”,把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为新一轮‘公私合营’;有的人说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等等。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

有党和政府的“打气撑腰”,民营企业(家)就应该“硬气”起来,理直气壮,挺起腰杆,把自己的企业做好,为党和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二、民营经济从来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这也正是民营企业家的伟大所在

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事物从来都是辩证的,民营企业之所以伟大,功绩和作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在于他们在中国,从来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以极少的社会资源和代价,以几乎是0的国家资源和代价,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一种原生和巨大动力,形成了官方经济体系之外的“意外”的鸟之两翼之一翼和车之两轮之一轮。

漫长的封建社会,虽然包括盐、铁、铁路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主要的经济资源都由官府专营,但是民营经济(那时还谈不上现代概念上的企业)依然顺“天”而生,顺应民生,顺应社会发展,顽强生长,促进和形成了“《清明上河图》”般的繁荣社会景象;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外贸易摩擦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近代化工业科学、意识、设备和产品的“西风渐进”,民营企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重重压力下求生存,形成了以重工业张之洞、化工业范旭东、运输业卢作孚和纺织业张謇以及荣氏家族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不仅有力地保障了民生,而且也有力地“拱卫”了官方经济和国防实力。1899年的“东南互保”保住了中华民族的“最后一块银元”,“一战”期间实现GDP增速8%形成了中国经济的第一个发展高潮,“抗战”期间的宜昌大撤退保住了国民政府最后的一点“家底”……


(莫言的著作《生死疲劳》)

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通过对民营资本的“和平赎买”,用6亿元的利息获取了23亿元的资本,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原始的和基本的经济基础。即使在“左”倾错误登峰造极的“文革”时期,仍然有以年广久为代表的“傻子”城市个体民营经济和以蓝脸(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名著《生死疲劳》中的主人公,解放后一直单干,是全中国唯一坚持到底的单干户)为代表的农村民营经济顽强生存,最终形成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和全民共同富裕的领军人。

三、民营企业家顺应“天然”的经济和社会规律而生,从来都是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无论是近代以来的民族资产阶级还是现在的民营企业家,从基本面上来说,他们深受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教育和培养,是非常爱国的。他们对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是功不可没的。

在刚刚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前言”中介绍党成立前的社会背景时有这么一段话:“中国工人阶级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壮大。一场新的人民大革命的兴起,已不可避免。”也就是说,当时的民族资本主义从而民族资本家,在培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过程中,客观上是起了巨大作用的,功不可没。不仅仅如此,在此后的民族民主革命乃至改革和建设中,他们基本层面上同样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载体,是市场的重要主体,起着促进革命的作用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写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章讲到资产阶级的作用时曾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的话正是从历史和世界的高度,对企业家的极大褒奖!

在不同的革命阶段,民营企业家都是革命的坚强后盾。在辛亥革命中,企业家张静江被孙中山誉为“民国功臣”和“革命圣人”。而海外华侨更是革命组织的中坚力量。据不完全统计,从1894年兴中会创建,到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华侨捐款达1000万港元之巨。正因为如此,孙中山称“华侨乃革命之母”----其中许多人都是企业家。


(毛主席与陈嘉庚在一起)

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海内外的企业家们也是慷慨解囊,其中许多人加入到党的行列。在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誉为 “延安工业之父”的沈鸿在组织着革命圣地的工业生产。在“国统区”,许多企业家们在共产党的感召和影响下,积极投身抗日和反对国民党独裁的斗争之中。至于像陈嘉庚等海外企业家的资助,更是弥足珍贵。毛泽东称赞陈嘉庚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在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李烛尘、胡厥文、古耕虞、胡子昂、李康年、卢作孚、王光英、乐松生、董竹君、荣毅仁、霍英东等一大批民族企业家们舍小家为国家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统计显示,国家拿六七亿元的利息,换取了他们23亿元的资产。

“文革”时期,企业家基本上被消灭,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时,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正是由于我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企业家队伍日益壮大,社会生产又进入大工业和现代化的正常轨道,我们才取得了完全脱贫实现小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辉煌成就。

经营企业之外,企业家们秉承儒商优良传统,积极肩负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建设,也是贡献卓越。状元企业家张骞将家乡南通建设成“中国近代第一城”、“中国大地上的天堂”、“中国最进步的城市”、“理想的文化城市”;陈嘉庚在家乡创办小学、师范学校、水产航海学校、商业学校、农林学校、幼儿师范等12所学校,设立了科学馆、图书馆和医院等,使集美成为了系统完整的“学村”。他于1921年创办的厦门大学早已全国闻名;还有今天的华西村、大寨村、南街村、西辛庄村等等,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城镇拔地而起,与当地企业家们息息相关。还有参与社会慈善事业,2005年以来,我国政府设立了最高规格的慈善奖项----中华慈善奖。霍英东、邵逸夫、曹德旺、陈逢干、陈广川、崔根良、党彦宝、丁和木、高德康、古润金、匡俊英、沈小平、孙荫环、许家印、杨受成、朱奕龙、王琳达、陈光标等一串串企业家的名字在慈爱的星空中熠熠闪光。

即使今天在民营经济不占主体的情况下,“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曾经说过,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稳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要知道,现在的民营企业吸引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对社会的稳定是多么巨大的贡献呀!民营企业吸收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是不是一种“先富带动后富”的具体体现?沿着这一规律继续下去,“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者”中“自然”又会产生更多的“老板”和“企业家”,他们又要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如此下去,何愁共同富裕不能实现?!

四、民营企业家现在面临的严峻形势既有传统文化中仇富的因素也有民营企业本身软弱的原因

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近来遇到很大“麻烦”。现在的网络大V司马南在网络上对他发起猛烈进攻,并给他扣上了“卖国贼”的“高帽子”。司马南的信口雌黄不必理他,你只要问问他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多少贡献就够了!但就柳传志而言今天遇到这样的局面与他的一向的认怂和“犬儒”般的软弱不无关系。这一状况早在20136月他与企业家王瑛的“正和岛争”中就已经体现出来。

2013年6月初,柳传志与十余家公司座谈讨论“抱团跨境投资”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从现在起我们要在商言商,以后的聚会我们只讲商业不谈政治,在当前的政经环境下做好商业是我们的本分。”

其实,类似的话柳传志不止说过此一次。2012年他在接受《财经》专访时就表示过:中国企业家是很软弱的阶层,不太可能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面对政府部门的不当行为,企业家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与政府抗衡,只能尽量少受损失。我们只想把企业做好,能够做多少事就做多少事,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2013年5月,在接受央视专访时,柳传志又进一步阐述,“我只能服从环境,我从来没有想过说坚决要给环境动个手术什么的,我没有这雄心壮志。大的环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环境,小环境还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去适应环境,等待改造的机会。我是一个改革派,之所以到今天还算成功的话,因为我不在改革中做牺牲品,改革不了赶快脱险。”


(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

柳传志的言论当时在企业家社交网站“正和岛”引起极大反响。赞同者有之其中包括现已身陷囹圄的著名企业家孙大午孙大午说:一、稳步发展自己的企业,重品牌,更要重产品,企业做快是本事,做慢才是功夫。二、不要得罪政府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中国现状,有些人是可以口含天宪、言出法随的,挑一顶帽子给你,弄个冤假错案,容易得很。三、搞企业,学柳传志先生,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离政治远一点。一旦碰了政治稳定的高压线,某些特权是可以先抓人后找罪名的,官贵民贱,在有些人那里厉害着呢。反对者亦有之,一个曾经是“四五运动”中反对“四人帮”的英雄叫王瑛的女企业家,看到柳传志此番议论后,义愤填膺,她说:“我不属于不谈政治的企业家,也不相信中国企业家跪下就可以活下去……”在她看来,就当下的政商关系而言,柳传志可以不说话,但不应该“以其影响力说这种话”。王瑛激动地发问:“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政治表达而被处罚的企业家有几个?因为和权力勾结而获罪的企业家又有多少?为什么大家对前者噤若寒蝉,但对后者前仆后继?”她说:“我们希望国家好……绝不仅仅是独善其身、畏忌自保,也要有一副肩膀、一份担当。”对此,另一位岛民、《全球商业经典》杂志执行出品人王涌给出了认同的回复“到今天,骨子里还是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

面对社会的热议,柳传志多次做出回应,他说,“有的人说我犬儒,那就犬儒吧……”“作为企业家我比较软弱但不动摇,所以我认怂。”

柳传志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他还有许多政治身份:中共十六、十七大代表,九-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八、九届全国工商联主席。客观地说,他既然是党和人民及至企业家的代表,完全可以而且有责任为企业家发言,为企业家谋利。至少在目前营商环境下,像柳传志这样的有代表性的企业家是有许多“硬气”的机会的,可惜却“疲软”了。据说在此次的危机中,联想已经开会与司马南“约谈”,会晤目的有四项:1.释放联想善意,消除事实误会,加深双方了解。2.探讨民族企业发展路径。3.商议未来联想在支持爱国者学者研究,支持爱国团体访学,支持红色旅游方面可尽之力。4.根据此次会晤内容,商讨择机邀请杨元庆与司马南先生会面事宜。

对“马”弹琴!

疲软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夹缝中。民营企业要学习小草,要挺直腰杆活下去,而且必须挺直腰杆才能活下去

民营企业要挺直腰杆活下去,首先要增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自豪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亲、清”态度不卑不亢地与社会各种素和平相处。

2016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纵论新型政商关系:新型政商关系就是“亲”“清”。习近平说,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民营企业家腰杆硬了,市场才会是公平的,与各方的合作才会是平等的共赢的和顺利的,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及至共同富裕和全国现代化建设才会是有希望的。

其次,民营企业要挺直腰杆活下去,必须要依法维护自身和合法权益,遇到侵害的时候,起码要有击鼓鸣冤的勇气和依法维权的方法。


(戏剧形象的包青天)

当下,一些企业家饥寒交迫,许多企业家噤若寒蝉。正常的企业宣传和商业广告不敢做了,甚至遇到不法侵害时连舆论监督和依法维权都不敢做了。即使在“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封建社会,草民遭受冤屈时,起码可以到衙门击鼓鸣冤,期望青天老爷为民做主。难道今天还不如以前么?如果企业家自己都“软弱”之极,处处求“被保护”,那么他就永远只能是襁褓中的婴儿或者顶多是恋爱中的“少女”!

“低调”做人是不可能“高调”做事的。古今中外的企业发展史无不说明,企业家越是“低调”做人,往往就越是要遭到“高调”打压。前些年重庆的民营企业家不就是被“高调”地“黑打”么?“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殷鉴不远!

最后,民营企业要挺直腰杆活下去,必须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努力地做好企业,努力地促进共同富裕中做出更大贡献。

 

高质量信息为你产生高价值。关注“企业家档案”公众号,获取更多企业家资讯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转载文章须注明出处或经过授权,否则追责!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家档案

企业家史记

更多

CopyRight AllRight Serviced. 京ICP备14047763号-1

北京国力基柱企业文化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扫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