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一直是深为读者所熟知和喜爱的新闻和文学体裁,也是自《史记》以来历代史书基本的创作体裁。随着近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重大,企业(家)史书主角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于是,一种新型的报告文学流派------企业(家)报告文学便应运而生。
一、报告文学起源再探
近代以来,新闻和文学领域一个重大的现象就是,报告文学的兴起和经久不衰。自然的,报告文学的起源也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关于报告文学的起源,有一种很通行的说法,即它也是“舶来品”,它是随着资本主义坚船利炮进入中国的,是近代新闻的产物。报告文学这一称谓,最早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而真正开始把这种体裁运用得娴熟充分,并以大量作品奠定其声望和地位的,是捷克作家基希。20世纪30年代,报告文学开始在中国出现,其代表作有黄远生《外交部之厨子》、瞿秋白的《赤都心史》、周恩来的《旅法通信》、夏衍的《包身工》等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执委会分别于1930年8月和1931年11月通过决议----《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新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和《中国无产阶级文学革命的新任务》,最早提到并大力倡导作家创作这种文体。
但是,笔者对这一说法却不敢苟同,我认为这完全是教条主义的。判断一种事物的出现,不能以某一“决议”为标准,也不能以其名称的出现为标准,更不能以外国名称的出现为标准,而在于其实际内容的出现。那么,究竟什么是报告文学呢?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的定义,报告文学是具有新闻性与文学性的创作体裁,融新闻性与文学性于一炉是报告文学的特征。只要是能够严格坚持真实性的创作原则,能够运用生动的文学语言与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这样的新闻和文学作品就是报告文学。
按照这一标准,笔者认为,报告文学起源于《史记》。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的纪事,开创了我国史学创作的新时代,为此后的2000多年正史编纂的典范。特别是其中的人物传记,本身就是今天的报告文学最常用的手法。其中的许多篇章,比如《鸿门宴》、《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文学的生动,在民间也广为流传,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
有人反对这一观点。最为典型的论点是,“报告文学的物质基础,就是报纸”(巴克语,转引自《基希及其报告文学》);而《史记》的年代是没有报纸的。
这样的判断明显有些狭隘。
报告文学本身是一种创作方法和体裁。我们说报告文学具有新闻的特征,主要说它的创作方法具有新闻一样的严格的真实性,并不是说它的传播必须具有报纸这样的新闻途径。同时,报告文学作为一种创作手法,既是新闻的,又是文学的。文学的传播既可以是新闻媒介,但主要的和大量的却是依靠文学书籍。
况且,从目前新闻史学的资料来看,中国才是报纸及世界新闻的发源地。唐代的《敦煌进奏院状》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同时,还有人认为,比如戈公振先生就认为,报纸起源于汉代。新闻学的这些史料及戈公振先生的观点,起码说明,中国的报告文学比如《史记》在诞生的时候,已经产生了报纸。
还有人认为,《左传》、《春秋》等史书中的某些篇章也属于报告文学。我们认为,这些篇章虽然也遵循了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但由于当时条件的局限,对人和事件和描述过于简略,与报告文学的生动性要求相距甚远。
报告文学产生于《史记》,它说明,报告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报告文学的影响源远流长,报告文学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的新闻和文学创作体裁之一。
二、企业(家)的史书主角缺位,是中华文明的严重缺憾。
报告文学是史书基本的创作体裁,其主人公是历史的主角。但是,翻阅《史记》以来2000多年的各类史书,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公侯伯子男等等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科学家,甚至逆子奸臣、红楼歌伎“你方唱罢我登场”比比皆是,但几乎看不到企业家的影子。
企业家主角缺位,中华史书和中华文明的一大缺憾!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缺憾,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华文明在传统上是农业文明,最多只能产生具有初步资本主义萌芽的小商品工商业者,不可能产生企业家的;至于中国的近代工业,特别是民营近代工业,起步很晚。建国以后,我们培养了一大批国营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和企业家在很长时间里是只能政治的附庸。
这样,自然的,企业家在史书中就不会有自己的地位。
但,即使建国以后,企业(家)报告文学作品也是寥寥无几。
建国以后最早的企业报告文学作品,是李若冰分别于1954年11月、1957年9月和11月连续采写的《柴达木手记》。这些文章记述了中央石油勘探队的同志们在柴达木盆地勘探石油的动人事迹。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企业报告文学的开山这作。
其后是1963年4月魏钢焰的《红桃是怎样开的?----记党的忠实女儿赵梦桃》。文中描写了以赵梦桃为代表的先进工人的形象,是建国后较早成功地报告先进模范人物的企业报告文学作品。
“文革”后,企业报告文学作品渐渐多了起来。1979年柯岩的《船长》,1980年3月程树榛的《励精图治》,1983年9月肖复兴的《生当做人杰》,1987年任斌武的《中国有个雅戈尔》,1993年初邢军纪、曹岩的《商战在郑州》,1994年杨守松的《拓荒牛-----中国地产之王骆锦星》等等,都属于此类。其中,任斌武的《中国有个雅戈尔》在当时还受到舆论的普遍关注。
初期的此类作品是有缺陷的。主要是,它们没有回归企业人物的本来面目,总是带有形形色色的政治色彩。企业不是市场经济的实体,而是政治的附庸;厂长、经理不是企业家,而是政治家或改革家;企业中的工厂和技术人员也变成了政治意义上的先进人物和党的儿女。
最为根本的,这些作品在提炼企业人物政治意味的时候,却忽视了其企业意味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整理、挖掘与提炼。
以上是从作家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1924--1993)》一书中得到的结论。该书共收录了自1924年到1993年70年间的47篇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其中的企业报告文学作品仅仅有这6篇(不包括1987年任斌武的《中国有个雅戈尔》),占全部篇幅的12.7%.
在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编选的《1996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2000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2002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共收集24篇作品,竟没有一篇属于企业报告文学!
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傅溪鹏编选的《2003年中国报告文学年选》和《2004年中国报告文学年选》,共收集了41篇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其中只有张春雷的《宝山》属于此类(文中描述的是关于宝钢建设的事)。
中国作家协会及其下属的中国作家出版社和中国报告文学协会,是中国报告文学的主管机构。他们编选出版的相关书籍,在这方面具有极大的权威性。
当今互联网是最发达最便捷的工具。随便点击,你都会看到数不清的报告文学的相关网站。但是,你会更加感受到企业家的主角缺位问题之严重。
比如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共有人物类报告文学作品135篇,包括了古代的诸子传,帝王权臣传,才子传,其它名人传和现代的领袖人物,将帅风范,影视名人,文化名人以及其它名人,其中仅有《中国百年商业巨子》,《荣氏兄弟》,《海派商人黄楚九》,《霍英东的创业生涯》与此有关,占2.9%。
再看另一家乐在书架藏书网,共有报告文学作品148篇,其中仅有《霍英东的创业生涯》,《创业在济南----外地人在济南创业的成功随访》,《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与此有关,占2%。
三、企业(家)报告文学新世纪兴起的历史原因
进入21世纪,关于企业(家)的社会环境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忧和思索。
一是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明显。2004年,仅仅国内500强企业,其产值就达到89935亿元,占全国国民总产值的77.04%;300万户民营企来年产值2万亿元,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7%。两项合起来,就占到全国的94%!甚至2005年3月20日,在首都企业家俱乐部成立20周年的庆祝活动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袁宝华同志就充满激情地发出了“企业家万岁!“的响亮口号。
二是社会及民众的贫富心理日益显现,企业家的非正常死亡越来越频繁和密集,越来越触目惊心。
我们仔细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建立了一份世纪之交的令人痛心的“中国企业家非正常死亡档案”:
1988年7月26日下午,著名改革家、沈阳市人民旅社经理王淑琴被本单位装卸工李丹酒后用菜刀杀害。
1993年10月31日上午,武汉市第四冷冻厂厂长潘茂华在办公室被职工张志发杀害。
由于当时厂长经理被害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人们把此称为“王淑琴现象”——1994年,辽宁发生这类事件267起,上海100多起,江苏34起,四川25起……
1993年3月19日,上海大众集团董事长方宏跳楼自杀。
1997年7月25日,贵州习酒老总陈星国在遵义湖山宾馆门前开枪自杀。
1998年9月22日,四川航空公司总经理杜定欢,因涉嫌卷入牟其中走私飞机案,在被立案侦查阶段,自缢身亡。
2000年8月9日,重庆药房老板陈华,因先后大幅度降低有关药品价格,连连接到恐吓电话,由此精神恍惚,跳江自尽。
历史跨入21世纪,此类现象有增无减。
2002年11月30日,靠玩具生意起家后来投资地产的林汉烈在香港被枪杀。
2003年1月22日,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山西首富、山西海鑫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海仓在办公室被枪杀身亡。
2003年2月12日,温州富商、北京祖豹毛皮辅料综合市场董事长周祖豹在自家门口遇刺身亡。
2003年4月18日,亿万富豪、泰华报人公益基金会主席、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陈世贤在澳门葡京酒店被湖南赌徒持刀伤命。
2003年6月22日,温州最大的国有企业浙江东方集团副总裁朱云龙在自己的办公室以上吊方式结束了生命。
2003年8月17日,兰州地产亿万富豪刘恩谦被人持枪杀害。
2003年9月7日,河南首富、黄河旋风公司董事长乔金岭因债务纠纷自杀身亡。
2003年12月24日,南方汇通董事长惠金根在上班途中被人蓄意用车撞死。
仅2003年,就有6个企业家死于非命。其中就有4个大富豪被杀,老百姓戏称2003年为“杀富”年。
2004年7月21日,四川峨边县政协副主席、四川明达集团董事长葛君明被讨钱老农报复炸死。
2005年4月29日,内蒙古民营企业家周锦新在包头被杀。
2005年6月7日,三位融籍企业家在江西瑞昌遇害中毒身亡。
2005年9月25日,内蒙古祺泰服饰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云全民被绑架后残忍杀害。
2005年11月8日,京城矿业集团副总经理、河北省劳动模范、承德市知名企业家朱山,在家中遇网友抢劫身亡。
2005年12月1日,山东德州晶华集团董事长苗建中,患抑郁症自缢身亡。
……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以来,总共有1200名企业家先后被杀!
我们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2003年有那么多杰出的企业家遇害而老百姓公还戏称为“杀富年”?我们的企业家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一个企业(家)往往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可为什么他们却遭受如此的噩运?!
除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仇富心态之外,还有什么?
我想,这一问题起码说明,广大的群众对企业家群体缺乏足够的了解。大家在看到他们锦食玉食的一面之后,不了解他们创业的艰辛和他们为社会创造的巨大物质及精神财富,不了解他们在一方经济发展中做出的重大贡献,不了解他们在史书主角中的一面。
当然,我们也不排队个别的企业家为富不仁祸害乡里引起公愤的一面。
鱼儿离不开水,企业家只有在群众的土壤中才能开花结果,企业家也必须有一个和谐友好健康的生存环境。这就需要下大力气宣传企业家,宣传、树立和提升他们的正面形象。而这一工作,切切实实需要新闻工作者。同时,担负这一工作的最恰当的体裁就是企业(家)报告文学。
四、企业(家)报告文学的定义
所谓企业(家)报告文学,即专门以企业(家)为采写和报道对象,及时、深刻、生动地反映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重大发展过程和典型人物,包括企业的创办背景,经营历程,经营业绩,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对社会的重大贡献,包括企业家个人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既包括企业家的宝贵经验,也包括企业家反面教训,从而达到宣传产品和人品,探索企业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和发展规律,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发展之目的。
企业报告文学的创作对象,既可以是企业家个体,也可以是企业家群体。既可以是企业家本人,也可以是包括企业家,企业其他管理,技术人员,一般工人在内的企业人物群体。这里的企业是纯粹的经济实体,企业家是本来意义上的企业家。他们不是政治的附庸,不是政治家,改革家和知识分子的“异化”。
企业报告文学与企业通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主要就是它的新闻真实性。区别在于 :一,报告文学容量大,在篇幅上信息量上及对事件和人物记述的完整性和深刻上,远远优于通讯。在篇幅上,它可以根据需要写成几千字的一篇文章,也可以写成几万字乃至几十万字的一本书。而通讯往往是5000字以内甚至几百字。在信息量上,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向读者提供相关的各种信息,特别是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使读者对整个事件或人物有一个更加完整清晰的了解。二,报告文学生动性上要远远优优于通讯。它对人物和事件可以描写叙述行更细腻更生动,令人如临其境 ,感同身受。三,报告文学的题材重大,它经常采写有关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题材,人物和事件,这些是通讯体裁远不及的。当然,由于其对完整性,深刻性,生动性的独特要求,报告文学创作的时间和周期要长,时效性自然不及通讯。
有必要指出的是,严格来说,企业报告文学和企业人物传记也有很大不同。
虽然说,报告文学是《史记》以来历代史书的基本体裁,其中的人物传记散发着夺目的光彩。但是,人物传记,特别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企业人物传记,与我们严格要求的企业报告文学有很大的区别。一、企业人物传记的报道对象往往是企业家个体,缺少对群体的关注;二、时效性太差或者几乎没有。它们对企业家的报道,往往是“盖棺定论”,多是“现在完成时”甚至是“过去完成时”,而我们从事的企业报告文学创作,大力提倡和孜孜以求的是“现在进行时”。我们的作品要以反映当代和当前的人物与事件为主,而且这种反映是连贯的连续的,是一部完整生动的企业发展史。
四、全社会要形成促进企业报告文学创作的良好氛围。
1、企业(家)要勇于做史书和历史的主人,要从思想上认识自己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勇于将自己的业绩、思想、经验以及教训留给历史、留给后人。
中国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社会,“重农抑商”的国策千年延续,“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思想“深入人心”。近年来,由于许多重大体制和机制矛盾的显现与暴露,社会的许多不稳定因素又重新抬头,出现了严重的仇富心理和民营经济原罪说,“枪打出头鸟”就成了许多企业家害怕宣传的思想渊源。
民营企业家的这种顾虑是没有必要的。党和政府已经通过多种法律,明确了包括民营企业家在内的企业家的合法与重要地位。特别是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仅明确了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合法性,而且还明确提出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其中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与发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与利益。”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完全可以这样说,现在正是各类企业家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时代,是他们最有条件和希望开拓创新放手大干的时代!
现在的企业家往往比较重视产品的宣传,每年的广告费少则数十万计,多则上亿。认为只要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打出去了,市场份额扩大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就一好百好,万事大吉。但他们却忽略了人品的宣传。岂不知,人品比产品更重要,人文和社会形象要比漂亮的产品代言人更重要。
同时,企业报告文学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中,CI形象策划与导入系统是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CI形象策划不是一个简单的图像或者符号,它是整个企业文化灵魂的浓缩,是企业人品的浓缩。而企业报告文学无疑正是它最好最完善最生动的表述形式。
2、报告文学作者要加强品德修养,要培养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史官”。鼓励报告文学作者、作家向企业报告文学倾斜。
近年来,我国的报告文学在出现繁荣的同时,在创作主导思想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作家总是将目光聚集在所谓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上。当代的写完了,就只好写历史的。还有的作家为了投读者的某些不健康的喜好,专注于所谓的武侠打斗、明星隐私、红档歌伎等;还有的作家,为不正当利益撰写所谓的企业人物传记等等。
真实是史书和报告文学的生命。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历代史官做出了杰出的榜样并产生了优秀的传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继承。
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到了残忍的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不仅如此,他并没有以个人的恩怨代替历史的真实,仍然对汉武帝和大将军李广以客观的评价。
司马迁坚持实事求是,以实录精神写《史记》,受到后人的广泛称颂。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在其《法言·重黎》中称《史记》为“实录”。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也称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著史须以事实为准”,“不能以个人好恶而隐匿真相”,这是司马迁所坚持的职业道德原则。为了实践这一道德原则,他忍辱负重,承受了一般人所难以忍受的耻辱和酷刑。一部《史记》,不仅记载了历史真相,而且记载了司马迁的血泪心路,为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树立了一个楷模。
春秋时期的晋国有位太史官董狐也是一位不畏强权坚持真实的人。他在撰写大臣赵盾时因为杀君一事受到责难。董狐严肃的说:“作为一个史官,最重要的就是诚实。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来不得半天虚假,否则就是对后代人的欺骗。我的职责就是记录真实的历史,让我为了个人私利改写史书,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丢脑袋对于我而言是件小事,丢掉了作为一个史官应有的节操可大事了。”
董狐这种不畏强权,书写真实历史的职业精神一直被后代史官当做楷模。就连圣人孔子也称赞过他的诚实。
齐国的大臣崔杼杀了齐国的国君齐庄公。齐国的太史(负责写历史的官)据实写道:“崔杼杀了国君。”崔杼看了之后很生气,命令太史改掉;太史不改,崔杼就把他杀了。太史的两个弟弟接替他做了史官,仍旧这样写,崔杼又把他们杀了。太史的最后一个弟弟又接任史官,还是不改。当时有个人叫南史氏,听说史官相继被杀,就带上笔墨来到齐国的史馆,准备在崔杼杀了大史的最后一个弟弟之后,接替着他们继续写下去。崔杼见到这种情况,不敢再杀了。
我们当代的企业报告文学作家,就应该像历代的史官一样,真正以事实和真实为生命,真正做到“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从从历史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企业家的重大贡献、重要地位。真心实意地采写他们、讴歌他们、警醒他们、帮助他们;应该继续采用“全方位、前瞻性、深刻性、生动性”创作手法,真实、及时、深刻、生动地反映企业家的创业历程和卓越业绩,反映他们的产品和人品,使企业家的事迹和精神永世流传,鼓励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实业富国的时代洪流中来!
3、整个社会特别是政府部门要为企业报告文学的创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这里的关键是,政府部门要从法规上,将企业报告文学与有偿新闻严格界定区别开来。对于前者,要鼓励引导和规范,对于后者要坚决禁止予以打击。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企业报告文学的历史重任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已任,讴歌先进,化解矛盾,鼓舞人民,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优秀作品,书写中国企业发展的高端“史记”!
总之,企业报告文学是一种新兴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报告文学流派。它是雨后的春笋,必将哔哔剥剥顺势而发节节攀高;它是已经扬帆的航船,必将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它是聪慧的英俊少年,必将在当代和谐美好的社会里健康茁壮成长!(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