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珀:中国现代社会起点以及华商崛起元年_北京国力基柱企业文化交流中心

国内第一家采写企业家档案和史记的高品质专业性机构

logo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论坛·视频 > 专家观点 > 正文

晋珀:中国现代社会起点以及华商崛起元年

2014-11-07 10:06 来源: 未知 点击:

中国现代社会起点以及华商崛起元年
---------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作者/晋珀
        昨天,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纪念日。说其伟大,一方面是说其不仅推翻了清朝267年的封建统治,还终结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史,使我国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同时,在经济上,它直接孕育了一个新的阶层――企业家阶层,使我国开始结束小农经济进入了近代工业化的新时代。
        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辛亥革命是我国民族企业家崛起的元年
        辛亥革命前后,我国出现过三类企业家,他们特征各异作用不同,有合作也有斗争,对社会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可以由三个人予以代表,分别是“官商之父”盛宣怀、“士商(绅商)之父”张謇和“民商之父”荣氏兄弟(也有人将士商归入民商一类)。盛宣怀“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他终生奔波,为清廷创建和经营了大量企业。这些企业中,朝廷要控股或独资,产权要“国有”,运营要官府(行政)化。企业如衙门,经营者如官员,且贪婪成性。比如盛宣怀,经常自诩为国经略。结果,他去世后,经清理,他的私有资产总额高达1349万两。其中,仅其家乡的一处住宅就有房屋240间,一个田庄有地3000亩,他在上海的租界内的房产价值白银1000余万两……;张謇出身状元,却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毅然“舍身喂虎”下海自办企业。创业之中,他坚持将官府体制阻挡于企业经营之外,确保了企业经营的“市场纯洁性”。同时,作为优秀儒家知识分子,他坚信“天地之大德曰生”,将企业取名为“大生”。他坚持“营志重于营利”、“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勤俭敬业,回报社会,将他的家乡南通建设成“中国大地上的天堂”、“中国最进步的城市”、“理想的文化城市”和“新新世界”;他清廉如洗,经商一生,所积财富数千万两,但他的平常生活十分俭朴,每餐不过一荤一素一汤,没有特别客人,不杀鸡鸭。最后,他的陪葬品是: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一对金属小盒子分别装着一粒牙齿和一束胎发;荣氏兄弟则是地地道道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创办面粉厂、纺织厂和其它产业,出发点都是民生,融资和经营完全是依靠自身的力量。他们本系草根,同情大众,对以后的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也贡献颇多。
        这三类企业家一个共同特征是,他们都采用了招商入股股份制的企业组织形式。令人惊奇的是,100年前他们采用的这一近代企业制度,100年后倒成了我们后人学习和效仿的“现代企业制度”。
        官商与民商之间有合作,最典型的就是“东南互保事件”。这对中国企业家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标志性的事件,它标志着新兴的企业家阶层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自己的力量。相对于清廷,企业家胜了,可喜!但这,无疑也开创了一个极端恶例,甚至可以说,正是它直接导致了抗击八国联军战争的失败。它保住的南方的那点财富,与《辛丑条约》强加给我国的巨额赔款、与国家主权的严重丧失,恐怕只是九牛一毛了。真是贪财误国啊!这样,相对于帝国主义列强,企业家败了,中华民族败了,可悲!!
        他们也有斗争有博弈,直接后果就是辛亥革命。从企业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就是民商对官商的斗争。在官商盛宣怀镇压保路运动的时候,民商张謇在长江上看到了武昌起义的火光;官商在盛宣怀被清廷定为“误国首恶”的时候,民商张謇则成了中华民国政府实业总长。其后,张謇又参与起草了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给入殓前的清王朝盖上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我国企业家的成长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清末的萌芽时期、辛亥革命的发展时期、1956年后的沉寂期和1978年后的快速发展期。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辛亥革命的作用是承前启后的,影响是巨大的。辛亥革命的民本思想和“三民主义”理念影响深远,其后的各个政府在诸多方面也不得不予以延续。比如,191310月到191512月间,袁世凯北洋政府推出了商业注册和商业注册规划,颁布了《合股企业法》,还铸造了统一的银币“袁大头”。同时,由于军阀割据中央权力真空频现,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使19111927年出现了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辛亥革命前100年(从道光元年的1820年开始到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降低6%。辛亥革命以后的10多年的时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这一数字正是我们今天追求的GDP理想的年增长率。那时候,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各种商会就达1000多家,向农商会注册的新工厂猛增:1911年是11家,1912年就猛增到了49家,到1919年已经达到91家了。
        辛亥革命之后,涌现出大量的民营企业家,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崛起,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胜利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解放后,企业家在大陆“沉寂”,但在港澳、台湾和海外地区依然强劲。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正是辛亥革命时期培育出的企业家及其后代们,比如荣氏家族等,他们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巨大的经济实力,为我们打开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扇窗口,使我们迈开了引进外资、建设特区的第一步。如今,企业家队伍特别是民营企业家队伍迅猛发展,已然成为改革开放的显著标志。去年我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企业家功不可没。
        然而,辛亥革命不是一场彻底的革命,没有彻底地完成反封建的任务。封建流毒依然弥漫,渗透于企业家的血液之中,其最典型的表现是企业家官员化。孙中山本身就是个主张铁路国有的官商主义者,大量企业家革命后也任职于政府部门转化为官员。国民党统治时期,企业家更是大踏步地官僚化,以至于官僚资本家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对象之一。“沉寂”时期和今天国有企业的一家独大,实际上也是一种官商缔造运动。国有企业家不承认自己是商人,他们天然地认为自己是“朝廷命官”、国家干部。即使一些民营企业家,他们也是要千方百计地在政府部门弄个官衔――像什么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什么副县长、副市长等等,哪怕只是个空衔虚职!这与企业家参政议政完全是两回事。清末时期,企业家没有独立起来,总是要靠官府和官员的“保护”,辛亥革命仍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如今依然延续!企业家与官府的组合,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劳资对立、工企对立、官民对立,极易激化社会矛盾。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潜意识”:一说起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就讲它是我们党和政府执政的经济基础,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言外之意,好像民营企业就不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甚至它还可能是别的什么制度的基础。这完全是谬论!无论什么党执政,政府的职责就是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对于企业,无论它是什么所有制的,只要它照章纳税,就是优秀的企业公民。过去的封建王朝和当今的资本主义国家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它们不都是稳定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当然了,如果政府把某种所有制的企业作为自己的“小金库”、可是随时支配的“自动提款机”和搜刮百姓向百姓敛财的工具则另当别论――这正是政府腐败的严重表现,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另外,在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层面上,也存在着国有企业家与民营企业家的对立。他们不能站在平等的市场竞争平台上,长期以来对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和融资方面的种种制约、民间资本的“走投无路”和高利贷化、以及近期出现的民营企业家的“跑路”乃至自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更是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国有企业的效率远远低于民营企业、国有资本的瓦解确乎是一种铁律,官商的命运也令人唏嘘。盛宣怀是清廷覆灭的“误国首恶”,四大家族是国民党政权覆灭的罪魁祸首。100年前,盛宣怀由于修铁路而使清廷覆灭;100年后,又是诸多的铁路事故而牵扯出来的深层次的体制矛盾,致使大批铁路部门的官员(国有企业家)被撤职和法办;而政府也不得不为其背上“黑锅”,直接影响了政府的信誉和形象。不知道其中谁会是“误国首恶”之后的“二恶”、“三恶”以至无穷?
       中国要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不断壮大的企业家队伍是必然要求。它是一股巨大的历史洪流,浩浩荡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胡锦涛同志在9日举行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辛亥革命以来,我们的民族企业家队伍崛起了发展了,但时至今日,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须当努力!”,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扬先躯们“以民为本”的革命理想,只要我们把先躯的话记于心、践于行,中国的企业家队伍一定会蓬勃发展,也一定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该文发表于2011年11月9日《中国企业报》第4476期:第09版《百年辛亥·百年华商》特约专栏)


转载文章须注明出处或经过授权,否则追责!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家档案

企业家史记

更多

CopyRight AllRight Serviced. 京ICP备14047763号-1

北京国力基柱企业文化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扫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