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家采写企业家档案和史记的高品质专业性机构

logo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论坛·视频 > 专家观点 > 正文

【晋珀观点】企业家“原善”

2017-04-17 16:51 来源: 未知 点击:

 

                                                            


                                                                                                                             一

企业家是有“原罪”的。

所谓“原罪”,就是娘胎里带的,或者就是过去说的“家庭成分”吧。你祖上是“地富反坏右”,那么他肯定也不会是什么好崽子!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国家相继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等等之后,依然是“山清水秀”,“一派安宁”。8亿人民基本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恬淡而安逸。

 但是,就有这么一些人,不安分守己,而是“跳将”出来“瞎折腾”。他们或经常投机倒把赶大集,或在路边摆摊设点售卖各种生活用品,甚至开宾馆、饭店、理发店等,把本来安静的街道弄得是“熙熙攘攘”“乌烟瘴气”;他们硬是要在城里乡村开服装厂、皮鞋厂及各种厂子,使本来“红、蓝、绿”整齐划一的“中”式服装,弄成了各种奇装异服。尤其是年轻人,“男人的头发比女人长、女人的头发比鸡窝乱”;他们硬是在平整的农田里或周边山里挖开一道道坑口,从里面挖出粘土、煤炭、铁、铝等各种矿产;他们或是在城里承包或是直接在村镇创办砖瓦厂、洗煤厂、钢铁厂甚至冰箱厂、电视机厂等各种厂子,弄得天下地上“白天一身灰”“雨天一路泥”,甚至空气里、水里都充满了各种有毒物质,整个生态环境都严重恶化,甚至无法生存。

 更为恶劣的是,本来是“全民所有”的各种生产资源,却被他们这一小撮人占据了;本来产生的巨大财富应该由全民所有,但相当一大部分被他们这一小撮人获取了;广大农民和工人辛辛苦苦的“血汗钱”,被他们这一小撮人残酷地“榨取”了……

 这一小撮人,他们占据了资源、破坏了环境、剥削了职工,却过着华衣玉食的天堂生活,吃山珍喝琼浆穿绫罗戴金银住高楼坐小车。但是,当职工、群众和社会有困难,哪怕是“因公负伤”,他们竟然抠抠索索,一毛不拔。当然了,他们有时也会做“好事”,像什么建学校、修道路呀,甚至在天灾人祸来临之时,他们竟然要搞什么募捐慈善来炫富----简直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这不是原罪是什么?!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早就说过,“资本已经产生,在每个毛孔里都渗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但是,这些人却一度被捧上了天。他们被冠以“企业家”的称谓,被颁发什么“金球奖”各种奖项,甚至被授予“模范”、“委员”、“代表”、“先进”、“先锋”等各种荣誉称号,尾巴翘上了天!

                                                                                                                           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导师们的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下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马克思说主义又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叫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又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看待任何事物,不能光看表象,而是要看本质。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另一面。

还是那个七八十年代,虽然说我们的日子“恬淡且安逸”,实际上去是非常地难过。最大的问题是,穷。别的不说,肚子都吃不饱。我国北方大部分是旱地,粮食产量很少。而我的家乡算是水地,产量较高。但现在的我还记得我上初中时路边围墙上的口号:“大力发展水利化、机械化,为人均83斤口粮(小麦)而奋斗!”----一年一人83斤粮食,一天2.5两,咋吃?!那时家里的孩子多,劳力少的话便是生产队的欠款户。我一个发小家里6个孩子,不仅分的粮食不够吃,因为欠款,年底他大(当地农村对爸爸的称呼)总是挨斗!先是村里的高音喇喊他的名字,到了会场问他的欠款带了没有----当然没“带”!他就没有,带什么!然后便让他站到外面去。寒冬腊月,薄衣单衫地站着……。有人说,那些年饿死了好几千万人!饿的后面,便是穿不上,衣不蔽体的,即使大姑娘小媳妇穿不上衣服出不了门的多的是。再往后便是住了,破窑洞破草房比比皆是,冬天透风夏天漏雨。一到冬天,人们往往被冻得泪涕横流,手脚张满了口子,感冒、鼻炎、咽炎更是常见。至于行,步行是常态,自行车是富裕人家才有的,甚至还有木轮的牛车。衣食住行,也是马斯洛说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至于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更是无稽之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老人才举起了改革的旗帜。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述的“一小撮人”才“跳将”出来承包和开办各种厂子、企业。他们把原来一群的“懒汉笨娘”们召集起来,让他们当工人;他们把那些看似青秀但非常贫瘠的山梁僻壤以及各种“垃圾”利用了起来。他们组织起来的这些人员和财物竟然比生产队时灵验,生产的粮食多了,衣服多了,各种生活用品齐备了,国有厂子盘活了,人民生活富裕了。真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但由于这一小撮人的出现和折腾,“世道”确实变了,生活就是不一样了!据近年来的一些统计,正是这“一小撮人”举办的这些各类企业,占全国企业的90%以上,创造的产值和税收占一半,创造的岗位占70%以上。
当然,上述的“恶果”也是实实在在的。但国内外的工业化进程表明,这是一个客观的不可避免的过程。更何况,不能因此将他们的成绩和贡献抹杀。

也不要光看到他们锦衣玉食香车美女光鲜的表面,他们“第一个吃螃蟹”承担的各种风险也不少。他们要借钱要贷款甚至后来要“非法”集资,抵押的何止是身家性命?他们的富裕被一些人“羡慕嫉妒恨”,有人说套用现行的法律条文,只要你创业5年以上,都可以至少判5年以上甚至死刑的刑罚;他们的劳累少有人见。即使那些山珍海味,因业务因素的暴饮暴食,身体难以承受者和英年早逝者大有人在。因此,这些人被称为要么在医院和监狱,要么在通向那里道路上的人。这样的人,幸福指数有几何?!

 综上而言,如果说企业家们创业过程中有“原罪”的话;那么,他们让废物变成宝贝,让穷山变成金山,让恶水变成秀水,让贫穷变成富裕,让刁民变成公民,这是不是一种“善”?一种“原善”?
 企业家的“原善”,算是笔者的“独创”吧。与清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戴震的著作《原善》只是名字的巧合。

                                                                                                                               三

 如今,企业家的“原罪”早已被清算得差不多了,但“原善”依然在发扬光大。

 他们依然是中下游产品尤其是生活类产品的最大生产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他们依然是出口类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是国家外汇的主要创收者。因为他们,我们由曾经的“一穷二白”而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提供了庞大数量的就业岗位,依然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稳定是压倒一切的!

当然了,同样也有人提出工人、农民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问题。甚至有人将他们与企业家的劳动对立起来,出于政治需要而刻意地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这当然是违反辩证法的。一个劳动过程中有诸多的生产要素,而最首先和重要的就是组织、整合和指挥、协调。犹如一支军队,士兵的冲锋陷阵当然重要,但没有元帅的正确组织和指挥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当下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士兵的冲锋陷阵或许会越来越淡化,而元帅却将越来越强化。同理,在现代企业中,工人的工匠精神,农民的奉献精神确实重要。但企业家的组织作用,整合资源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力量。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互联网技术以及由此形成的国家“互联网+”战略,企业家在资金、研发队伍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而成果,则是社会共享的。

至于企业家在社会慈善方面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

必须强调的是,企业家的这些成绩与贡献,是这些年在克服经济危机和各种对他们“原罪”声讨的过程中取得的。2008年以来近10年的经济危机,整个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深受打击。企业效益断崖式下跌,甚至亏损严重。但是,国家税费不能偷漏,工人工资不能拖欠;唯独能“偷漏”和“拖欠”的,恐怕只有企业家的自身利益了。另外的情况还有,国家的政策中有太多的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家不公平的限制,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打黑”的名义对一些企业家进行“黑打”。这些恶果都是极其严重的。

上述的东西,在拙作大型系列丛书《中国企业家档案》中均有案例记述。丛书现已出版了《中国企业家档案(1978-2008)》和《中国企业家百年档案(1912-2012)》,将中国民族企业百年来和改革30年的状况作了一番梳理;目前即将出版《中国企业家档案(2013-2016)》,更是对十八大以来中国企业家的状况有理性的描述。(详情请点击链接:http://q.eqxiu.com/s/MgKSW7Vg?eqrcode=1&from=groupmessage)总之,所做的一切,只想告诉世人一句话:企业家有“原罪”更有“原善”,他们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全社会要善待企业家,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



转载文章须注明出处或经过授权,否则追责!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家档案

企业家史记

更多

CopyRight AllRight Serviced. 京ICP备14047763号-1

北京国力基柱企业文化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扫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