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家采写企业家档案和史记的高品质专业性机构

logo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档案·资讯 > 正文

《人民的名义》中的金融知识

2017-04-21 15:56 来源: 未知 点击:

《人民的名义》自开播之日起便引起热议。除其中大尺度"反腐"卖点外,这个剧本的作者周梅森显然也很懂金融。

片中汉东省油气集团是个国企全民所有制企业,其中既有投资银行的一面,也有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子,是个不折不扣的金融企业,接近现实。

再看电视剧中另一个角色。油气集团通过山水集团对蔡成功的大风厂进行高利贷,过桥贷款利率超过100%。

在《人民的名义》已播放的剧情中,蔡成功将大风厂股权以5000万的价格质押给山水集团做过桥贷款,日息4‰,事先约定使用6天,从京州商业银行拿到贷款后再偿还给山水集团。但问题在于,欧阳菁或者说银行,变卦不贷了。大风厂还不上钱,过桥贷款就成了高利贷,利滚利后变成了大风厂无力偿还的债务。三个月后,法院根据贷款协议直接判处大风厂的所有股权归山水集团所有。但是公司的部分员工是持股的,不是蔡成功一个人的公司,所以肯定不会同意拆迁,因此也就有了种种冲突。

(1) 股权质押

    股权质押就是公司股东以自己拥有或有权处分的股权作为质押,为某个经济行为作担保的行为,简单说就是拿股权换贷款,通常发生在股东急需流动资金而又无法变现股份的情况下。在股权质押担保法律关系中,股权被称为质押物,提供股权方为出质人,接受股权质押方为质权人。剧中,大风厂老板蔡成功就是出质人,以自己的股权和厂里其他员工的股权为质押物,来向质权人山水集团提供担保,换取贷款。

    过桥贷款是一种特殊的短期贷款,主要用于弥补借款人短时间内的资金缺口,通过过桥资金达到与长期资金对接的条件。具体来说,当企业归还了上一笔贷款,又遇到下一笔贷款资金还没发放的情况,就会需要借入短期资金维持运营。这笔短期资金连接着上下两笔贷款的"两岸",就像是一座过渡的桥一样,所以被称为"过桥资金"。

过桥贷款存在三大风险:

    一、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调查显示,过桥贷款的融资成本高达40%以上,企业规模及借贷资金越小、时间越短,利率就越高,使用该贷款就相当于饮鸩止渴。大风厂借用5000万资金使用6天,需要偿还利息120万,成本之高可见一斑。

    二、企业的资金流断裂风险。一旦企业资金流断裂无法还上贷款,那么会牵涉到多方利益,会导致一系列的金融风险。

    三、银行员工的道德风险。有些员工重视自己的业绩考核,并且希望从过桥贷中获取私利,银行高层也不加阻拦,纵容了员工的非法行为。一旦员工卷款私逃,银行、客户及资金提供方都将遭受重大损失。

    在本剧中频繁提到了大风厂职工的安置问题,这一问题也引起达康书记和剧中其他高层的重视,假如大风厂破产,清偿顺序为:1、有财产担保的债权2、破产费用和公益债务3、职工债权4、社会保险和所欠税款5、无财产担保的普通债权。而股权在破产债权中将一文不值。

剧中也有招投标买地。国企汉东省油气集团跟赵公子的公司两家竞标,刘新建让去招投标的人"走错了路",赵公子以两亿价格买了那块地,转手卖了十二亿。

大风厂是无数中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缩影。在剧中,刘新建对中小企业并不是一视同仁,对赵家和公安厅长持股的山水集团倾力相助,对于大风集团则从利息上压榨。

        

        有趣的是,虽然编剧很懂金融,但是数学似乎有点差。假设刘新建出的6个亿中,4个亿买了ST电卡,其他作为费用,那么,在反贪局陆亦可审查的时候应该是市值64亿元了,除了本金6亿元,还剩58亿。因为重组的费用不可能占到三分之一,那么,这个数字只会多不会少,利益输送真的只有9亿元吗?

 



转载文章须注明出处或经过授权,否则追责!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家档案

企业家史记

更多

CopyRight AllRight Serviced. 京ICP备14047763号-1

北京国力基柱企业文化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扫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