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家采写企业家档案和史记的高品质专业性机构

logo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档案·资讯 > 正文

【社会焦点】论霾的“前世今生”

2017-01-01 17:31 来源: 未知 点击:


   秋冬时节北京城,正是雾霾笼罩时。气象部门发布消息,
12月16-21日,雾霾红色预警。这可是“有霾以来”最高级别的了,好像是一场战争预警了。笔者就奇怪了,这霾怎么就越治越厉害了呢?将来可该咋办呢?

查一下字典,“霾”从来就有,可以说是中华文明根系黄土的主要见证。

“霾”的本义是风夹着尘土,早在《诗经》中就有“终风且霾”的记载。这是非常合乎逻辑的。大家想想啊,在古老的黄土高原,刮起风来,祖先们可不是沐浴在黄土中么。不过那时,黄土是洁净的,而且还富含人体需要的各种金属元素和有机成份,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本来祖先们就是“人吃土一辈”从土里刨食吃的,刮起风来又能通过呼吸道补充一些黄土中的营养成份也是好事。70后的之前的人,几十年几百年或者几千年了,对霾的认知更是一种心情和政治形势的判断,像阴霾这样的词,无非就是表示心情不好,政治形势恶劣等等;即使说纯粹的气象,也几乎是一种心情的表达,或者干脆就是借物言志了,这在文学作品中更是多见。比如宋人梅尧臣的诗《新秋雨夜西斋文会》“夜色际阴霾,灯青谢客斋。梧桐生静思,绛纬动秋怀。小酌宁辞醉,清言不厌谐。谁怜何水部,吟苦怨空阶。”

纯粹气象角度对“霾”的谁知,恐怕还是在2008年以后。印象是:当时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我们对空气质量重视了起来,天天播报,而且是优良天数渐渐增多。但此时,美驻华使馆却大爆“冷门”,说我们的预报与他们在北京的实际检测不符,空气质量仍然很差等等。正是那个时候,美国人告诉我们什么是PM2.5!但对此我们是不服的。即使到了201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们的环保部副部长还说美国人这样做是干涉我们的内政。但无论如何,自此我们确实注重对大气的治理了。可问题是,怎么越治越厉害了呢?

试比较一下2008年前后我国尤其是北京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当时有多少小煤窑小铁厂小焦炉小水泥厂小化工厂,又有多少街头户外的烧烤摊和家庭做饭取暖的煤炉,围绕着北京置身于北京,对北京“虎视眈眈”?别的不说就是北京自己的企业比如首钢也几乎每日是浓烟滚滚,可那时候人们怎么没有这么大的反应呢?现在国家天天地治理,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对违规的企业和地方政府惩治力度越来越大,而且大量的小煤窑小铁厂小焦炉小水泥厂小化工厂都关闭了,实在关闭不了的也搬出北京了,雾霾天气怎么还这么多这么重呢?更严重的是,现在的雾霾可不是《诗经》所记载的只是夹杂着尘土的“终风且霾”,而是有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要知道,当年英国伦敦就是这样,不仅有雾霾,甚至经常下酸雨,1952年12月5-9日,正是我们现在的季节,伦敦一天就有4000人被活“霾”了!

但可悲的是,我们现在也解释不清原因,包括中国科学院等国家最高权威机构也是莫衷一是。这几天,北京周边企业停产了,城里汽车停驶了,所有的烧烤店都歇业了,甚至学生娃娃都放假了----连人类在户外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少了,但霾还是那么重!

抛开常规思维,笔者觉着霾的成因和应对应该有这么几点:

一是季节性的生产恢复。工业生产领域的产值,往往是上四下六,下半年至关重要,要“多拉快跑”完成全年任务。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以煤炭为代表的生产企业长期低迷,今年终于看到希望了,便“死灰复燃”,也就是去产能的反弹力。这种状况仍然要持续很长时间,加之有时候风不发疯,太“正经”了,就会更严重。

二是汽车尤其是小排量汽车尾气的“贡献”。北京现在汽车机动车保有量已经抵近600万辆的底线,平均每三四人就有一辆车!关键是,其中环保标准低的小排量车将近一半。这都是2008年的汽车产业政策惹的祸。要改变一下对“小康”概念的理解,不是说拥有汽车就是小康了,更不要全民“小康”。将来的汽车就应该是高科技高价格的产品,不要人人都想买汽车,要鼓励环保高效便捷的公共大交通。

三真有可能是某些国家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我们的侵扰,比如在我国的版图之下更大当量的核爆试验等。要不然我们实在无法解释同样地理条件下那些远不如我们发展水平的一些欠发达国家为什么没有如此的雾霾?你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些年我们治霾为什么越治越严重?

四是有雾霾也不可怕,起码现在的雾霾比2008年前强多了。听见拉拉蛄叫,就不种庄稼了?不要因噎废食,更不要成为某些行政事业单位放假和收费的所谓理由。尤其是不要动不动就让人们减少户外活动。本来东方人少运动,体质要差些。稍微遇点雾霾就这样那样,不是更完蛋?当然了,这样以来,那些冠以防霾的各种设备和用品要火起来了。不过,曾经的治霾利器成了洒水的喷壶,林林总总的口罩也只是蒙人的纱布。笔者觉得将来的防毒面具和医用氧气瓶的实用化、生活化、便捷化、时尚化可能是一笔好买卖。

最后,还是老祖宗聪明哪!你看这个“霾”字,去掉雨字头下面是什么?对,是“貍”。“貍”即“狸”,非典时期的“果子狸”多恐怖呀,但最后还是人类欺负动物不会说话。所以,可怕的不是“霾”,而是我们自己。


转载文章须注明出处或经过授权,否则追责!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家档案

企业家史记

更多

CopyRight AllRight Serviced. 京ICP备14047763号-1

北京国力基柱企业文化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扫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