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家采写企业家档案和史记的高品质专业性机构

logo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档案·资讯 > 正文

【企业家档案(2019)】任正非列传:当代中国最

2019-01-23 15:12 来源: 未知 点击:


任正非列传·当代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

任正非者,贵州安顺镇宁县人也,著名民企华为技术公司创始人,当代中国大陆最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之所以说他“最成功”,其意有三:一是几乎不占用国内政府权力和政策,不占用国内资源,勇闯国际市场,完全按国际市场规则办事,营收逐年增加,至大陆民企最高。品牌估值达10000万亿元,是国内BAT的两倍。二是实行人人持股,他只占1.4%股份,全员年人均收入80万元,真正地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勇于创新,每年营收的10%以上用于科研,大陆企业第一,国际领先水平;技术最为先进,美国苹果公司每年要付他1.38万亿的专利费。极目所极,当今大陆企业家中,无人出其右。

一、父母的影响:知识就是力量,不自私、节俭、忍耐与慈爱

在中国凡是上过学的人,只要不是文盲,基本上都听过一个外国人说的“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再有点知识的人,知道说这话的是英国人叫培根。但英国人同名的很多,我们知道的起码有两个。再有点知识的人就更知道,此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彼培根是英国的画家。说这话的是前者,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一1626年)英国唯物主义哲学第一人,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有必要指出的是,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弗朗西斯·培根晚年仕途不顺被罢官后集中精力而成的----并非我们太多中国人的晚年,是在练书法、唱京剧、信奉基督天主或归依佛门甚至等死中度过的。

之所以如此强调“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因为这是任正非青少年时听父母说过最多的话。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太过的人这句话听过太多次,但往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明白其真正含义入心的人很少。而在任正非却是真的入心了,不仅用它指导了自己的生活和创业,而且在生活和创业中更使这句话得到验证和提升。

任正非1944年出生,祖籍浙江浦江黄宅镇,父亲任摩逊母亲程远昭均是教师。书香门第仿佛并没有给任正非带来什么荣耀,他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饿!他是长子,一共有七个姐妹,加上父母,全家九口人,就靠父母微薄的工资生活,每月能买多少米多少菜,几乎都是很可怜的。所以,他们家实行严格的AA分餐制”,绝对地定食定量,谁也不许“多吃多占”。任正非后来说,如果不那样,肯定有一个或两个弟妹活不下来!所以,他们家的孩子都不自私,都不贪占,这种品德使他一生尤其是创办企业时受益匪浅。

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知识分子生活本就寒酸,更多的政治运动使父母本就“低微”的身份更“臭”了。除了身体的饥饿,臭老九家庭的孩子几乎被剥夺了政治生命。1957年的“反右”运动和1958年的“大跃进”,使得全国农业生产遭受极大破坏;再加上期间全国尤其华北地区严重干旱1959年至1961年期间出现了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史称“三年困难时期”此时,任正非十七八岁,弟妹也相差无几。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在此情况下,让任正非去招工参加工作才是“正途”。但父母没有这样做,他们告诉任正非:

“孩子,知识就是力量!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呀!”

任正非是非常上进的,1963年时,他考上了重庆工程学院建筑系。“文革”前的大学生,牛!正当他非常感激父母的此番教导时,突然,他听说父亲被打成“右派”关进牢房。那时候知识分子成为右派已为“常态”,见怪不怪。可任正非奇怪的是,父亲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他的这句话。

任正非肝肠寸断,他要去看望父亲。那是交通和通讯的天堑险途:一方面他没有钱更没有介绍信,根本无法购买车票;一方面,私下与父亲见面,是违反组织规定的,他的父亲是要罪上加罪的!

但见父心切,或许就是生死离别。没有车票,只好逃票扒车;牢房就是父亲学校的教室,任正非他很熟悉。瓢泼大雨中,隔着木栅般的窗户,任正非与父亲相见。怕人看见,不敢多说话,父亲就催促他赶紧走。走了三五步,父亲又叫住他。父亲把脚上的皮鞋脱下送给儿子,或许就是他心中的“遗物”吧。他又隔窗向儿子嘱咐道:

“儿子,知识就是力量!一定要好好读书呀,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弟妹!……”

任正非一直把爸爸有这句话作为“最高指示”,除了大学课程,他还自学了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著名数学教授樊映川教授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学习了许多逻辑、哲学三门外语……现在看来,我们一方面在敬佩任正非顽强毅力的同时,更钦佩他超长的眼光!要知道,那是1963年一般的中国人就是听都没听过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电脑)诞生于1946年美国的宾西法尼亚大学,那时我们与西方几乎隔绝,像任正非那样地认识和学习它的几乎没有。至于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那更是国家的重大工程甚至是机密工程里面才涉及到的。看来,知识并非是笼统的,它必须是一种瞄准社会发展方向促进社会发展的。只有这种知识,才是正能量的,才是有“力量”的!而任正非无疑正逢其时。

这句话在任正非后来的经历中无数次地得到了验证。后来,他为了在东北辽宁的一家国营工厂安装法国一套先进的化纤设备,他必须当兵了,是基建工程兵。参与这个工程的建设和装备,是他利用知识的力量改变命运和报效国家的第一步。

1978年,他参加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6000余人的参会者,35岁以下的才150人。而任正非那年33岁,风华正茂。1982年,他参加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可以说是最年轻的党代表。

此后,无论他转业复员还是下海创业,无论他科研开发还是改善管理,无论他国内发展还是畅游全球,无不体现这种知识的力量!

二、创新,是争创全球第一的最大本钱。

1983年,年近40岁的任正非从部队转业了。国家给他安排的工作很不错,把他分配到改革开放的深圳,在央企南海石油公司后勤服务基地当干部

但是,很快他就辞职下海了。按后来媒体的说法,是他与有关领导“不合”,属于“即兴”之一种。但综合后来诸多尤其是92派下海者的情况,所谓与领导“不合”,不仅仅体现在工作风格和理念,主要是领导没有或者无法释放他的生活压力,也满足他的愿望和利益,比如升职、加薪、分房等等。但说到底是一种发展前景的描绘。因为按照正常发展规律,知识和本领得到的利益要比与领导“契合”和关照大得多多得多。这正是是许多官员和知识分子下海经商发展的集体意愿和根本动力,任正非也概莫能外。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与任正非当初自学的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化等知识一脉相承,他辞职下海一头便扎进了信息技术这一顶尖领先的行业。但是,当时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还主要体现在长途电话等程控交换机技术。改革开放之初的1982年,我国国际长途畅通率几乎为0,福建福州电信局在全国率先引进日本富士通的万门程控交换机F150在业界引起很大震动。深圳市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在这一领域必须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创业者都看到了这一点,聪明如任正非者更是捷足先登。他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就是代理香港公司的程控交换机,向电信部门提供程控交换机的供货、安装和售后服务。

市场广阔,生意很好。但任正非居安思危或者说是更前瞻一步看到了市场更大的空间。当时的交换机大多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任正非就想,能否自己研发性能更好价格更便宜的产品,从而使自己更有市场竞争力。

1991年9月,任正非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研制程控交换机他把整层楼分隔为单板、电源、总测、准备四个工段,外加库房和厨房50多名员工吃喝拉撒全在这里员工们热带高温下挥汗如雨夜以继日地作业,设计制作电路板、话务台,不停地编写软件,调试、修改、再调试,激情、干劲、懊丧、平复、再激情;失败、改进、进步、成功……任正非几乎每天都到现场检查生产及开发进度,开会研究面临的困难,分工协调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遇到吃饭时间,任正非就在大排档同大家聚餐,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饭。这样到了1993年年末,他们自己的C&C08交换机终于研发成功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二换言之,他们的利润是别人的三倍----华为占领了市场

1996年,华为与李嘉诚的香港和记黄埔、长江实业旗下的和记电讯合作C&C08机打入香港市话网,使华为大型交换机进军国际电信市场迈出了第一步。

信息化使地球成为一个村。进军国际市场、创建一家国际化的企业,渐渐地在任正非的大脑中形成蓝图。自此,他紧抓历史机遇,走出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1996年,华为进军俄罗斯和独联体市场,华为在莫斯科与西伯利亚首府诺沃西比尔斯克之间铺设了3000多公里的光纤电缆。2001年,与俄罗斯国家电信部门签署了上千万美元的GSM设备供应合同。到2003年,华为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位居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前列。

1998年开始,华为就把触角探向世界的核心市场欧美。第一单合同只有38美金,签!在德国建立了第一个分布式基站、第一个2G、3G合并基站商用地点,华为的全球能力中心、财务中心以及风险控制中心都设在了欧洲。欧洲对华为的销售收入贡献举足轻重。

1999年,华为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智能网络。1999年到2000年的两年时间里,华为凭借比竞争对手低30%的价格优势,先后拿下了越南、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GSM市场。随后,华为又以同样的手段把优势逐渐扩大到中东地区和非洲市场。这样,亚非拉尽入华为囊中。

任正非之所以能成功地将华为打造成国际企业,其根本的法宝即是创新。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全盘西化”,二是强劲的技术研发终成“老大”。

美国的法律就是国际法。霸权主义令人不满,但它是现实,我们无力改变只适应。不仅仅美国法律,华为所到之处,要求员工必须遵守当地法律、习俗甚至要融入当地文化之中,设计的产品也要将这些因素充分考虑、融合进来。只有尊重别人,能赢得尊重和市场。

为了使员工能在思想上“国际化”,早在1996年任正非就“两书释兵权”对市场部进行了大换血。他要求市场部上至总裁下到业务员每人都要准备两份报告,即辞职书和竞聘书,完全地竞聘上岗,否则就辞职。这样以来,市场部30%的员工被“大换血”。

同时,他大胆引进国际同行先进公司的管理模式,实现机制和流程的转换。1997年起,IBM、Towers Perrin、The Hay Group、PricewaterhouseCoppers(PWC)和 Fraunhofer-Gesellschaft(FhG)等公司成为华为在流程变革、员工股权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顾问和老师,实现了整个管理模式的成功转型。

1998年,一部起草3年的《华为基本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国企业史上第一部它全面总结了华为企业战略、价值观和经营管理原则,是华为“企业宪法”和制度体系。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华为的“西化”观念,使其在西方市场左右逢源。同行是冤家,美国思科公司(Cisco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它成立于1984年,早在2008年它就被美国《财富》评为年度高盈利科技企业排行榜第3位2009年美国《财富》500强中排行第57位2015年《福布斯》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在第76位。没想到,华为刚进入美国的2003年,思科就将其作为强大的竞争对手,置之死地而后快。1月23日,思科起诉华为及华为美国分公司,说华为的产品进行了仿制,侵犯其知识产权。面对思科的打压,任正非一边在美国聘请律师应诉,一边着手结盟思科在美国的死对头3COM公司。3COM拥有相应的知识产权,而且当时已经处于衰退期,急需外部输血救命。2003年3月,华为和3COM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华为三康”,3COM公司的CEO专程作证华为没有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无奈,思科最后与华为达成达成和解华为终于躲过一劫,在美国站稳了脚根

技术创新是任正非的又一把“杀手锏”,每年拿出营收的10%以上投入科研,在中国所有企业中没有第二家。2018年2月华为完成首次5G通话测试,标志着其5G技术在全球已经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华为1996年进入香港,1997年进入俄罗斯,1998年进入印度,2000年进入中东和非洲,2001年迅速扩大到东南亚和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进入美国……截止2016年底,华为在全球168个国家有分公司或代表处,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区构建了16个研究所(院)、28个创新中心、45个产品服务中心。华为有7万多人的全球最大规模的研发团队,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6511件。过去10年,华为累计研发投入250亿美金。2016年全球研发投入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华为名列第九,约92亿美元(约630亿元人民币),已超过苹果、思科等巨头。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首批5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华为名列其中

2013年,华为首超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315位。

2005年,华为开始涉足智能手机。2010年9月,华为C8500作为中国电信首批推出的天翼千元3G智能手机,在百日内的零售销量突破100万台,创下了“百日过百万”的佳绩。2012年,华为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自研手机移动中央处理器的手机厂商,该举对于打破国外对手手机CPU的垄断,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3月18日,华为发布电子商城进入电商渠道,快递公司已切换到顺丰。2012年7月,华为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仅次于三星和苹果。

2018年12月29日,华为手机负责人余承东发布新年信信中表示,2018年,预计华为消费者业务收入规模同比增长近50%,较目标提前一年跨越500亿美元里程碑。余承东称,Mate和P系列智能手机全球发货量近3000万台,荣耀海外市场实现180%增长;华为已在全球建设超过2千家线下服务中心、4千家体验店、6万家零售阵地;平板销售收入同比提升超20%,PC业务规模同比增长近4倍,华为穿戴整体增长超120%……

当我们仰视华为的时候,觉得他是创新的“老大”。不错,在中国,在华人商圈,他名副其实当之无愧。但任正非是理智的。2018年5月30日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作了主题为《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而奋斗》的演讲报告。任正非谈到: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

是啊,回头看,华为的一切创新仍然是“套用”和“模仿”。华为如此,别的企业尤甚。基础科学正是我们最欠缺的。技术不难学,但技术产生的理念、定理、文化、土壤等等环境,难以塑造。这是真正的软实力的竞争!我们还有多少机会?等着任正非来回答和完成。

如今,华为正朝着自己确定的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愿景迈进。目前,华为有18万多名员工,市场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6年8月,华为成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首(年营收3950.09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7位。2018年,华为的营收已经达到6036亿元。

美国《财富》杂志2018年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强名单中华为排名第72位。2018年7月31日,华为获2018年第三十二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名第1位。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警方突然拘押了在当地转机的中国公民孟晚舟。并且,迅速由一起“简单”的非法拘禁,造成了外交和世界级的政治事件。孟晚舟是任正非的女儿,是华为的首席财务官(CFO)。这一事件从另一侧面说明,华为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企业,是中国最成功的民族企业。而且,不是之一,就是“第一”!他们的成功,同样令其对手甚至一些政客和政府害怕颤栗。目前,华为已经在世界上拿到了25个5G订单,这样的数字,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轻易和华为相比。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以所谓有国家安全为由,在一些领域围堵华为,他们是违反双边的国际贸易原则的,是不会得逞的。

三、一江春水向东流,企业家任正非“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

等贵贱,均贫富;大同世界,共同富裕,一直是人类共同的也是最高的梦想,也是邓小平总结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几千年来,人类苦苦追求,却始终难得如愿。如今,我们在华为和任正非身上看到了希望。

正如任正非创立华为一开始并没有想做世界“老大”一样,他也并没有想建立“共同富裕”的世外桃源。但是,随着企业实践的不断丰富,随着企业员工机制的不断完备,这一模式雏形渐显。

在华为,任正非实行的是全员持股人人股份制。他个人只持股1.4%,员工持股98.6%,华为员工人均年收入达80万元人民币,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深夜时分,华灯璀璨;午夜过后,凉意渐增,甚至寒风凛冽。如果,你是一位经常在首都、上海、深圳等机场图便宜爱打折乘坐末班航班的乘客,不经意间,你可能会看到一个中高身材、头发稀疏、抬头纹和鱼尾纹密集、衣着普通的邻家“老头”,独自拉着一件行李箱,站在等候出租车的人群队列里,或顺序而行,或轻声细语地打电话。他打电话不是训斥下属自怎么不来接机,而是要么给家人报平安,要么安排第二天的工作……看着这样的“老头”,如果你不认识让你猜的话,你可能会想到退休教授、工程师等诸多身份,你万万想不到他会是身价数千亿元的华为总裁任正非。

无论在影视中还是现实中,你见过太多的大老板。但你万万想不到真正的大老板竟然是任正非这个样子!

任正非和华为对自己非常地“抠门”,但对员工对社会非常地大方,只要需要他都要慷慨解囊。1997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开始向学生收费,而配套的助学贷款又没跟上,华为集团向教育部捐献了2500万元寒门学子基金。10年后的汶川地震发生后,华为公司及员工向灾区捐款现金2630万元和价值5800万元的应急通信设备。2004年12月16日,印度洋发生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和海啸灾难,造成22.6万人死亡。华为公司为海啸受灾国提供了500万美元现金和设备的捐赠。

任正非的节俭和不自私来自父母的遗传,而这样的品德与聪明的生意并不矛盾。上世纪90年代,任正非到南斯拉夫谈生意。那时候,华为初创,但跨国生意还是要“面子”的。因此,他们“下榻”在高档昂贵的香格里拉大酒店。请注意,这里入住的不是任正非他自己,而是华为员工的“他们”。白天,这里是总裁任正非的会客厅和洽谈室,给公司和总裁争足了面子;晚上,这又是华为员工的集体宿舍,又为公司节省了成本。

2011年12月,任正非在公司内部论坛发布了《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篇文章,透露了华为实行了多年的人人股份制。任正非透露,设计这个制度受了父母不自私、节俭、忍耐与慈爱的影响。

是的,任正非对员工和社会是慷慨的,但对自己和高层是非常严苛的。作为一家民企,他仍然将廉洁提高到政治的高度。2013年1月14日,华为公司在深圳坂田基地召开了“董事会自律宣言宣誓”大会,华为总裁任正非与华为其他十余位高管一起,面向华为全球的几百位中高级管理者做出了自律宣言。正因为华为高层的清廉,才保证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奖励员工,从而做到共同富裕。

“小改进,大奖励”一直是华为员工管理的一大法宝,是他们长期坚持不懈的改良方针。1997年,他们还专门设立荣誉部门,鼓励员工“勿以善小而不为”。2014年10月,华为将反腐败所得的 3.74 亿元奖励给那些遵纪守法的员工,每位员工的工资账户多2500 元。2015 9月24日华为拿出 1.77 亿美元奖励员工,这次每位员工多了1000 美元……2015年开始,华为设立明日之星奖,按照部门总人数 50% 的比例进行评选。第一届评选,华为就产生36058 位明日之星,每人奖励一枚奖牌。2017年,华为手机全球份额突破10%,位居全球第三,同时对4500名优秀员工进行了破格提拔。在华为内部,员工层级分为13到23级,13级收入约在15000元,员工层级越往上,薪酬和年终奖越高。如果算上股票的话,以17-18级员工为例,广告年终奖就超100万元。

任正非还创立了华为的CEO轮值制度,每人轮值半年。此举为避免公司成败系于一人,亦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

华为和任正非作为行业翘楚,坚持不上市,不到股市去套股民的钱社会的钱。在中国的名企中,除此,就是陶华碧的老干妈。股市本来是企业融资发展,再返还股民红利双方共赢的平台。但现实情况是,由政府及一些利益集团操纵股市,反而成了上市企业榨取股民血汗的“破壁机”。据报道,2018年中国股民人均亏损10万元人民币,令人深思。任正非和华为不上市行为,受到世人称颂。

2018年10月24日,任正非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近日,任正非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记者专访,一问一答,智慧深深

问:孟晚舟事件,您作为父亲,想为自己的女儿做些什么?又能为她做些什么?

答:我们首先感谢党和国家对一个公民权利的保护,但我们能做的还是要靠法律的力量。

问:现在有的人把华为当成对手,那您怎么去面对这种状况?

答:这是比赛你做的好不好,你做的好了以后,不会没人买的,你不要担忧,我从来没有担忧过这个事情……不买是他们傻,不买他们就亏了!这是比赛,是和平的竞争,技术竞争是和平竞争,他们除了买还有什么办法?我们不会计较他们曾经拒绝过我们,

问:你主动婉拒“改革先锋”称号?

答:是,这是真的。因为我是这样想的,我想集中精力做华为……我觉得我的精力要放到内部的这个方面上。如果参加社会活动,就要消耗精力。另外你叫我开会,坐在板凳上两个小时,我坐不住,就会溜号,不光彩。

问:你作为企业家,为什么特别关注基础教育?

答:我们国家经济上发展速度过快,有很多泡沫机会,大家都忙着在泡沫里面多赚点钱,可能在做学问的问题上,就有点惰怠了,有点儿跟不上时代……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华为的18万员工中,研究人员占到了45%,我们公司至少有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还有6000多位专门做基础研究的专家,还有60000多工程师……

大智者,任正非也!

太史令语:有人评价任正非,说中国历来都不缺乏政治家、企业家……其实,这句话完全错了。中国历来不缺政治家,但缺乏企业家,尤其是任正非这样的真正的优秀的世界级的企业家!(全文完,撰稿晋珀)

总有信息为你产生价值。关注“企业家档案”公众号,获取更多企业家资讯

 


转载文章须注明出处或经过授权,否则追责!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家档案

企业家史记

更多

CopyRight AllRight Serviced. 京ICP备14047763号-1

北京国力基柱企业文化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扫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