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家采写企业家档案和史记的高品质专业性机构

logo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档案·资讯 > 正文

迎接企业家发展的新春天----《中国企业家档案(

2017-01-17 16:26 来源: 未知 点击:

迎接企业家发展的新春天
----《中国企业家档案(2013-2016)》序言
晋珀
      《中国企业家档案(2013-2016)》(下称:本书)终于完稿。它延续了此前《中国企业家档案(1978-2008)》和《中国企业家百年档案(1912-2012)》两本书的使命和体例,以红色、金色、灰色、黑色以及褐色五个色系分门别类各记叙了50位总共210位企业家的事迹,实录、信史、权威、公正、公益,力求如实折射出中国企业家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下称:十八大)以来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吸收经验教训,探讨他们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构筑他们健康成长与发展的社会环境。

       十八大以来中国历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政治清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反腐大旗,从八项规定到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以法治国,老虎苍蝇一起拍,反腐没有死角没有特例,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其中,有一些曾经的国有企业家,“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但问题是,他们打的不是企业和国家的“大算盘”,而是自己的“小算盘”,坑害国家坑害企业,本身就是企业家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当然了,反腐也难免“拔出萝卜带出泥”,一些民营企业家随着一些官员的倒台也充当了“牺牲品”。他们的案例在“灰色”尤其是“黑色”部分均有涉及。从中可以看出,这主要是由于政商关系一度达到非常不正常不健康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讲到,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新型政商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概括起来说,我看就是“亲”、“清”两个字。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和解决,如果遇到政府工作人员故意刁难和不作为,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靠旁门左道、歪门邪道搞企业是不可能成功的,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做这种事心里也不踏实。 
       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要求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他的话同时也是对国有企业家讲的,而且对他们的要求更高更严。
难能可贵的是,在本书“红色”和“金色”部分,一些企业家用自己的“特立独行”正面诠释了总书记的讲话。 “达则兼济天下”。慈善是企业家发展的最高境界,也一直是中国企业家追求的人生坐标。在慈善的感召下,他们不仅在商场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而且也是商德的模范。尤其是在一度政商关系混沌的背景下,他们不迷方向,不失商德,不违法律,坚持挣良心钱、辛苦钱、创新钱,永不行贿,成了中国企业家中童童如华盖的长青树,也昭示了最基本的创业规律。
       十八大以来,政治清明,经济环境和营商环境便阳光普照,和风吹拂,蓝天白云,这正是我们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发展的基本条件。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十八大以来的新表述是经济新常态。广大企业家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坚持敬业奉献,创新驱动,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企业家们坚持创新驱动,在努力技术创业的同时,更坚持了经营理念的扬弃与创新。以董明珠为代表的实业家,“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以李辉忠为代表的“买卖人”,让百年老店续写辉煌;IT领域异军突起,“互联网+”风靡全国,新技术的革命造就了大量的高新企业家。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被总理接见的90后CEO王锐旭,后生可畏,显示出“互联网+”的勃勃生机和无限前景。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中国企业(家)们大胆地走出去,让世界共享中国改革开放新成果。这一部分本书涉及得不多,正在筹划的新作《“一带一路”上的中国企业家档案》将专集收录。
       当然了,创新必然要引起争鸣。比如风口上的猪、抢钱时代、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等等。一方面让一些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同时也打乱了原有的产业布局和营商理念,人们的商业活动不是首先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侧重于价值变现,把人性中自私、贪婪、懒惰、一夜暴富、无本万利的“货币拜物教”发展到了极致。本书截稿时,董明珠、宗庆后、马云等中国企业家“大腕”正在进行激烈的“经济虚实大辩论”,无论结局如何,辩论本身就是一大创新。衷心希望他们不是零和博弈而能实现共赢。
       史书撰写的最大难点在于对那些有争议的“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人物、思想和事迹的收录,这正是本书“灰色档案”的艰难使命,或者说正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也是本书的最大“风险”。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下称:《意见》)颁布,我们不禁额手相庆:13年来我们坚持的观点与《意见》不谋而合。终于,公产和私产均有机会在法律层面得到保护,民事的归民事,商事的归商事,尽量地“刑不上商”,企业家们无端通往监狱的路不再畅通。一些案例已经或正在平反,对一些案例的探讨也不必再顾左右而言他。只有善待企业家、保护企业家、培养企业家、留住企业家,并能开放地吸引外面的企业家进来,这才是优异的营商环境,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本书截稿时,关于国内企业税负的问题、企业家“外逃”的问题激起了热烈讨论。虽然未有结论,但讨论本身就是一大进步。这也正说明,构筑良好的营商环境,任重道远。

       当今,中国企业家或者说中国的营商环境面临内外两个问题。内是诚信和契约精神的缺失,外是现有国家治理和法治理念的不公平。民间有父债子还的理念,而国有企业中的“新官不理旧账”,“巨头”把小小的“胸衣”与诚信相抵消,大量“老赖”的存在等等,莫不如此。在本书编撰过程中,为求公正与真实,将所有的稿件都寄往企业家们“审查”。一些企业家的“灰色”或“黑色”事迹媒体早已报道,但他们就是不让收录,以“势”相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些问题是中国企业家的软肋、死穴。如果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企业家的发展将是异常艰难的。
       外在而言,主要就是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和现在法律体系中对市场主体尤其是对民企的不公。“新官不理旧账”被当作千古“公理”。市场主体本来应该是公平的,但一旦企业与政府、民企与国企、民企与民众发生纠纷,法律便偏颇了起来。政府的权威不能受损,国有资产不能流失,职工工资不能欠,所谓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等等,受损的一方便一目了然了,中国企业家的发展症结就一目了然了。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时,我们无比缅怀为此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陈嘉庚、范旭东、李烛尘、卢作孚、穆藕初、虞洽卿、胡子昂、古耕虞、胡厥文、荣氏兄弟等爱国抗日的民族企业家们。我们曾为此在《中国企业报》开辟“抗战中的企业家”专栏。本书中,也专门开出一个“褐色档案”部分以收录他们。“褐色”是纪念碑的颜色,让我们世代记住他们吧。
       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是有史以来第一篇,也是《史记》中唯一一篇记述商人(企业家)的传记。有大方之家民国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潘吟阁称赞说:读中国书而未读《史记》,可算未曾读书;读《史记》而未读《货殖传》,可算未读《史记》。美哉《货殖传》!”司马迁在该文总结道:“廉者归富。”廉者,君子也,博爱、公正、精明、创新、冒险、担当。这也正是本书想告诉企业家们创业、致富、久富的基本规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本书出版的时候,正是2017年的春天。2017年将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想必将是企业家发展的又一个政治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中国企业家队伍发展的又一个新春天吧!
       是为序。
 


转载文章须注明出处或经过授权,否则追责!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家档案

企业家史记

更多

CopyRight AllRight Serviced. 京ICP备14047763号-1

北京国力基柱企业文化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扫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