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家采写企业家档案和史记的高品质专业性机构

logo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档案·资讯 > 正文

企业家为什么会感到迷茫?

2016-07-26 13:44 来源: 未知 点击:

企业家为什么会感到迷茫?

7月24日,财经新闻《比较》编辑室举办了“扩展观察中国经济问题的学科视野:一次现代综合”读书会。

会上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吴敬琏教授发表了讲话,指出了中国经济学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回答了“企业家为何感到迷茫?”的疑惑。

吴敬琏,1930年1月24日出生,南京人,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当代中国杰出经济学家、著名市场经济学者、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历届总理的座上宾,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 改革》、《比较》、《洪范评论》杂志主编;南京大学、复旦大学著名校友、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1984~1992年,连续五次获得中国"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3年获得国际管理学会(IAM)"杰出成就奖";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

在会上吴敬琏教授讲到了近期一些企业家频频提出的一个词“迷惑”。即便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华为,他的总裁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座谈会上也谈到,对未来的方向感到迷惑。

吴教授说“碰到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找到解答,光是怨天尤人、悲观失望是没有用的,而是需要有对现状、对整个世界大势有判断。但是,我们在习惯上有很多障碍让我们无法对现状和世界大势有一个很好的判断。其中一个大的障碍就是我们民族的思维习惯。现在所处的时代已经改变了,但是指导我们行为的一整套东西已经不能适应改变的时代,已经不能构成认知这个世界和指导行为的基础。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和灿烂文明的农业社会,它构成的一套东西非常牢固,对待新的时代,不要说信息时代,就是工业社会所需要的那套制度建构和我们的思想、知识建构,已经不能适应,所以我们需要彻底地与时代相配合进行变革。

从经济学角度而谈,“我们也学习了许多现代经济学知识,但是总体来说,还是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前一阶段的主流经济学的影响和对这一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定理等等的认识结合了中国的特点。因此,经济学的学生首先要读许成钢和钱颖一等人关于现代经济学的论述,就是要打破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认识。因为中国人经常说规律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许成钢许成钢,哈佛大学博士、香港大学《国之基金》经济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研究员、三家国际国内主要学术期刊的联合主编、《中国改革》首席经济学家。曾任伦敦经济学院教授(Reader)、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韩国首尔国立大学《世界级大学》讲座教授、《亚洲法与经济学学会》主席、世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获2013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文章提到六个基本经济学定理是基准而不是规律,比如说一般均衡,它是一个基准,就是说在非常纯粹的条件下,特别是在完全信息假设下的经济运行,而实际上信息总是不完全的,所以它只是一个基准。而用基准来对照现实,就能发现其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

用吴教授的话做一个总结,“中国人讲规律常常就视之为金科玉律,因此就会固步自封,即使接受了很多现代经济学知识,也把它们固化。我们现在面临很多问题,用现有的知识可能对付不了,我们需要打开眼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社会科学的进展。”

 


转载文章须注明出处或经过授权,否则追责!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家档案

企业家史记

更多

CopyRight AllRight Serviced. 京ICP备14047763号-1

北京国力基柱企业文化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扫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