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家采写企业家档案和史记的高品质专业性机构

logo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论坛·视频 > 第一届企业家高峰论坛 > 正文

刘轩华讲话:智慧创造财富

2015-08-09 23:58 来源: 未知 点击:

智慧创造财富
--湖南江南集团董事长、中国企业百年档案副总编辑刘轩华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参加这次会议,我是湖南人。我觉得常总,他邀请我来编辑《中国企业家百年档案(1912—2012)》的时候,我非常钦佩他。因为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角色,而且在中国几千年以来没有谁给企业家写历史的。我觉得我们的晋珀先生能够把这个提起来,而且能够专门组织一帮人编辑《中国企业家百年档案(1912—2012)》,所以我非常的钦佩他,我特地从湖南多次到北京来,跟他一起商量怎么把这个书编出来,今天这个书终于跟大家见面了,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我本人也是一个农家子弟,应该说是穷人出身。三十年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村民没有企业家,我经常看茅于轼先生的文章,我觉得他的文章给我的启发非常大,应该说也是没有见过面的老师,所以从他的文章里面学到了很多关于经济学和企业家方面的知识。我本人因为在北京师范大学兼任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家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所以从2006年开始在研究企业家,所以在这本书里面我写了谁是企业家,这篇文章写出来也不是随便的,的确是研究很多年之后我才想清楚谁是企业家,我对企业家的定义可能跟一般的定义不一样。准确的讲我从1994年开始,我大学毕业以后开始创业,应该说我是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是从1992年开始到今年恰好是20年时间的,应该说见证了市场经济从开始到现在的整个立场。我第一家公司创立的没到一年就倒闭了,因为我根本不懂什么是企业,也根本不懂什么是市场。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家里不能够供我读书,所以我一边打工,一边当家庭教师,一边维持自己的生活,所以我毕业以后分配工作不到三个月就辞职下海了,我一直到现在还在做企业。现在的江南集团当然是今非昔比,跟原来的创业不一样了,原来是借一千块钱创业,现在我们江南集团形成了多元化发展,主要是文化地产和咖啡连锁、投资担保和小额贷款。
       我一直在思考,我刚才讲了因为我参加了中国企业家研究中心,到底财富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大家都知道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只有父亲和母亲在一起以后才能生产出财富出来。后来马克思用《资本论》说了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地主和资本家都是剥削阶级,因为他们剥削了劳动者。我当时在想,我在经商,后来我成为个体户和企业主,甚至现在是企业家,我在想我是不是剥削阶级,因为我非常不愿意成为剥削阶级,我把经济学的十大名著,包括我对世界经济史都进行了一些研究。我发现企业家是剥削阶级这个理论应该是错误的,所以我今天特别在这里讲《智慧创造财富》,我觉得劳动和和土地、资本他们都是不能创造财富的,它只是创造财富的三个要素而已,真正创造财富的我认为应该是智慧,什么是智慧呢?我对智慧的概念是这样人为的,我说智慧就是创造价值的综合能力,当然这个智慧必须是建立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一些研究者问我,你说智慧害人,比如说给别人设圈子,这算不算智慧,我说这不是智慧,这应该是我们讲的诡计或者是技俩,因为它不能够创造价值,这些东西不算智慧。所以我对智慧的概念认为是创造价值的综合能力。
       我觉得从历史来看财富的分配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就是掠夺者,比如说日本侵略我们中国是掠夺,八国联军也是掠夺,垄断也是掠夺,强盗也是掠夺,侵权也是掠夺,有一批这样的人是掠夺财富的人。我们从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到现在很多的掠夺者的确存在,因为他们不创造财富。第二种是创造者,创造者不仅仅是企业家,当然包括我们农民工和员工等等。我觉得员工至少能够把本质岗位的事情做好,它就能够创造财富了,作为企业家来讲他是把各种资源,我觉得不是配置,应该是有效配置,他把各种资源有效的配置起来才能创造财富和价值。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国王,我觉得他就是能够有效的配置资源。比如说一个从来没有炒过菜的博士,他准备了很多烹饪方面的书籍,但是他就不会炒菜,你说他有智慧吗?他是有知识没有智慧,所以他不能够创造财富,能创造财富的人就像一个优秀的厨师,但是他从来没有系统性的学过怎么炒菜,但是他就能把鱼翅和鲍鱼做出来,这就是他创造的价值。所以我认为书读的在多不一定能够创造价值,前不久我们在网上也看到了像很多的原来在学校读书都是第一名但是后来都湮灭了,有的人是甚至是全省的状元,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成功,也没有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我觉得真正创造财富的人应该是高智慧的人,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的创造财富,像我们的孙大午先生是著名的企业家,我觉得他能够把各种有效的资源配置起来创造财富,也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我们讲智慧创造财富,智慧是可以不断积累的。比如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信息革命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智慧不断的积累才使社会财富得到的增长和最大的创造。比如说在原始社会的时候,我们也有劳动和土地,但是我们连裤子都没有穿。在计划经济的时候,我们把剥削阶级消灭了只留下了土地和劳动,但是我们也没有创造财富,我们饿死了很多人。所以我觉得智慧创造财富可以解决好几个问题。
       首先是它承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比如说我写的文章是马马虎虎错别字很多,他写的文章非常好,大家都愿意看这个文章,这就是智慧的差别。实际上在各行之间,打铁的也不一样,这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个观点,不一定准确。但是我觉得我们要敢于创新,因为企业家本来就是创新的群体,我们要敢于突破和敢于去想,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得到发展。
       刚才我讲了知识不是智慧,只有把知识变成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后才是智慧,我们讲到了财富的分配问题,所以说到底怎么分配,我在这里也提几个意见。
       原来我们提出是按需分配,后来提出按劳分配,我认为按需分配肯定是不对的,如果说我是个懒汉,他整天在劳动和工作,我跟他共同分配的话绝对是不公平的,所以按需分配应该是错误的。而且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说明这个是错误的。按劳分配我认为也是不准确的,我经常问原来的观点是这样的,农民在田地里辛苦的工作和劳动,你在家里扇着扇子,但是你得到的比农民还要多,这就是剥削农民。我们在这里有空调,在大街上有穿板鞋的师傅,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职业经理人列为剥削阶级这个阶层呢?所以说按劳分配也是不对的。
       我的观点是按价值的创造分配才是公平的,价值的创造分配首先是要用智慧,谁创造价值的能力多谁就得到的多,我觉得这是公平的。所以作为企业家来讲,他就是创造价值的一个领袖。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商业领袖,所以企业家可能得到的多一点,因为他创造的价值和财富多一点,所以这就是我的观点——智慧创造财富。
       而且我认为企业家不仅仅通过自己的智慧培养了劳动者的技能,而且还为国家上交了税收,企业的利润不是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而是企业家智慧的回报,归企业家享有是天经地义的,中国需要是让更多的穷人,更多的年轻人向企业家学习,通过知识与时间的结合让更多的人掌握智慧,学会创造。所以我认为政府应该要打开智慧的大门,改革开放应该就是打开了智慧的大门。用法律保护企业家,鼓励青年创造,让更多的人用自己的智慧自由的创造,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够稳定发展,才可持续性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繁荣富强,有朝一日能够超过美国,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转载文章须注明出处或经过授权,否则追责!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家档案

企业家史记

更多

CopyRight AllRight Serviced. 京ICP备14047763号-1

北京国力基柱企业文化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扫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