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15】李嘉诚:吾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2015-11-26 09:49 来源: 未知 点击: 次
李嘉诚:吾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李嘉诚简介:李嘉诚,男,1928年7月29日生,广东潮州人,现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著名华商、华人首富、亚洲首富,中华慈善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13年以来,他从香港和大陆大量撤资,引发轩然大波,也使他“不寒而栗、深感遗憾”。后来他专门就此发表声明,以“吾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来解释自己。
李嘉诚近年“摊”上的最大的事情,莫过于他从香港和大陆的大规模撤资。对于他的这一做法,有人主张,商业的归商业,买卖自由,来去亦自由;也有人对其大加道德鞑伐,甚至发出了“别让李嘉诚跑了”的呐喊;而李嘉诚本人虽然身经百战沉稳老练,但还是发出了“不寒而栗、深感遗憾”的感叹。
2013年开始,李嘉诚陆续抛售其在内地和香港所持有的资产。2013年下半年开始,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以及和记黄埔[2015年1月,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合并后分拆成长地与长江和记(长和)实业有限公司]相继以89.56亿港元出售了位于上海陆家嘴的东方汇经中心,以58.5亿港元出售了位于香港新界的嘉湖银座购物中心,以30.3亿港元出售了广州西城都荟广场等所持物业。
2014年2月,长江实业参股的ARA资产管理公司以24.8亿元人民币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4月,李嘉诚家族以9.28亿美元抛售北京盈科中心;8月,ARA资产管理公司以2.5亿美元出售虹口区北外滩甲级写字楼盛邦国际大厦。同月,和记黄埔宣布以38.2亿港元向泛海控股出售和记港陆(后更名为中泛控股)71.36%的股权,而和记港陆旗下资产主要包括位于上海的两栋投资性物业。
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李嘉诚近两年抛售内地及香港资产套现金额超千亿元人民币以上,大约占其总市值的10%。
2015年9月12日,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刊发了智石经济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国城市战略中心执行主任罗天昊的文章《别让李嘉诚跑了》,批评长和系撤走中国资产,是“失守道义”的行为。文章说:“本来,商业如水流,逐利是资本的本性。李嘉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似乎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众所周知,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那就不能想走就走。”
说实话,罗天昊《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虽然角度有些偏颇,但仅仅从那个角度来说,写得是非常有道理的。他不仅深刻分析了李嘉诚近30年来的发展与权力的“有染”,更是综合剖析了“港人治港”政策的偏颇的一面。这些,大家都是深有感触的。只是,感性色彩确实浓了些,甚至有失去理智之嫌,难免有授人以“文革思维复活”的把柄。
本来属于“买卖自由”的商业行为,但李嘉诚的撤资为什么会引发轩然大波?其实除了上述的分析之外还有两大背景:一是中国乃至世界正深陷经济危机的深渊而难以自拔,此时他的撤资无疑有“釜底抽薪”的嫌疑;二是大陆新一届领导层刚刚上台,他这样做难免有“拆台”的嫌疑。
那么,这些年李嘉诚先生从大陆和香港撤资之后又投向哪里了呢?绝大部分“跑”到了英国。有人统计,从2010年开始到如今不到五年时间,李嘉诚旗下公司在英国投资了389亿美元,项目覆盖电讯、码头、机场、水务、电网等众多的基础设施。而其与Telefonica SA达成协议以92.5亿英镑从后者手中收购英国运营商全部股权更是被称为“抄底英国”,受到了欧盟委员会的反垄断调查。
即使中英签署的400亿英镑大单,李嘉诚先生也或是最大的受益者。10月,习近平出访英国,中英两国签订159项合作文件,总金额约400亿英镑 (约4000亿人民币)。400亿英镑大单,涉及15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不可能不使用英国的通讯电讯、码头、供电、供水、燃气、机场、铁路等,而这些项目都是李嘉诚旗下公司投资的。也就是说,400亿英镑大单中李嘉诚先生将要赚取一部分。李嘉诚真是快人一步哪,他的独到市场敏感再次令人惊叹!
9月21日,《人民日报》也评论了“李嘉诚内地撤资”事件,刊发《斯人已去,不必挽留》。文章说,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
9月29日,李嘉诚公开发表声明《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以回应“撤资”事件。文中说:“李嘉诚先生就近日一些人对他和集团毫无根据的指责、似是而非的观点作出回应……我明白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声明分四个部分: 1.为什么连日受到抨击也不作响应?声明说,“根据我们的分析,是非浪潮来袭之时,正值习近平主席进行国事访美前夕,我们不想因为李先生的响应,被人借题发挥”;2、为何频频出售内地房地产,但仍否认撤资?过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过70%(包括国企)的架构,也选择离岸设立公司,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取得更现代化架构和更高效运作模式;我们做法相同,集团进行重组及于开曼群岛成立公司,而集团在港注册及上市地位不变;李先生个人在重组过程中,并没有减少持股比例,也没有从中套现,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另外,对于所有投资及出售资产所得的回报,是属于公司的,并回到股东手中……集团投资海外业务,与国家政策并无抵触,……海外投资的盈利均属香港上市公司所有,最终通过派息,能令股东受惠。3.内地官媒多次作出抨击,李先生与中央关系是否有变?李先生……并不相信“文革”式思维复苏;个别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国家方向。……李先生对中国充满信心,对习主席沉稳的领导能力深感佩服。4.部份抨击言论质疑你“不爱国”,有何响应?对于一切是是非非,李先生虽感到痛心,但认为苏轼及白居易说得好:“此心安处是吾家”以及“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李嘉诚“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的话引用的是苏轼的词《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郞》和白居易的诗《初出城留别》。前词全文是:“常羡人间琢玉郞,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有个好友叫王巩的(字定国),被贬谪岭南。他的一名叫柔奴的歌妓,美貌歌甜,但却不畏艰辱,誓死相陪。数年后回来,苏轼见她后,她依然不悔当初,甚至对当时偏僻荒凉的岭南都没有半句怨言。而苏轼便觉她更是内外兼修是绝世之美了!后诗全文是:“朝从紫禁归,暮从青门出。勿言城东陌,便是岭南路。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白居易也曾被贬谪岭南,他临行时与亲人的道别,那分明就是一种生人做死别的无可奈何。无论如何,这两首诗词兔子的意思与李嘉诚先生的心态是有区别的。
编者点评:李嘉诚先生创业成就之卓越和他对华人感恩回报之丰厚,令人敬佩。但是,即便是商人和商业,也是有情感的;即使是投资或撤资,也是有选择的;即使逐利是资本的天性,买卖有自由的本性,但具体的资本和买卖也是有方向的。正如李嘉诚当年投资大陆一样,既有挣钱的成分也有爱国情感的因素。如今,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中国如此,英国亦然。而此时他选择撤中跑英,显然也不仅仅是市场和利益的诱惑。他在声明中引用了的“吾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咎”诗词。诗词中,白居易纯粹是无奈;而苏轼除了表达主人公柔奴旷达的心态外,更有其与王巩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真情的歌颂。仅从这点来看,试问李先生会“心安”么?
资料来源:1、2015年10月12日《中国经济周刊》文章《何处安放李家的城?李嘉诚“撤资”引争议》,链接:http://business.sohu.com/20151012/n423017437.shtml;